首  页 公司简介 翻译范围 服务报价 翻译流程 质量控制 语言培训 出国留学 付款方式 联系我们

唐山市金沃翻译服务有限公司 

电 话:13832812125

24小时服务热线:13832812125

E-mail:sbdbzs@yahoo.com.cn  

QQ: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译界名家
发布者:kingworld 发布时间:2012-06-29 7:55:41 阅读:5553

目录
季羡林
程镇球
林戊荪
高 莽
刘习良

    季羡林 (1911— ) 山东清平(今临清市)人。1930年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主攻英国文学,兼读德国和法国文学;同时选修陈寅恪先生的佛经翻译文学、朱光潜先生的文艺心理学。课余专心于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及散文创作。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与德国交换研究生,入德国哥廷根大学潜心学习梵文、巴利文和古代印度的俗语。1941年荣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
  建国后,历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兼外国语言文学评议组负责人,第二届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名誉会长,北京大学东文语言文学系教授、主任,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委员、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亚非学会会长,语言学会会长。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1993年3月当选为澳门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是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二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2004年11月在中国译协第五届全国理事会上被推选为中国译协名誉会长。
  对印度中世语言形态学、原始佛教语言、吐火罗语的语义、梵文文学等研究均作出重要贡献。在印度中世语言形态学方面,全面而系统地总结了小乘佛教大众部说出世部律典《大事》偈颂所用混合梵语中动词的各种形态特征,著《〈大事〉偈颂中限定动词的变位》(1941)一文。在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方面,论证了原始佛典的存在是无可置疑的,它所使用的语言是中世印度东部方言古代半摩揭陀语。主要著作有《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印度简史》、《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印度古代语言论集》、《关于大乘上座部的问题》、《罗摩衍那初探》、《天竺心影》、《朗润集》、《季羡林散文集》等,翻译了:《沙恭达罗》、《优哩婆湿》、《罗摩衍那》、《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五卷书》等,散文集有:《赋得永久的悔》。主编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程镇球 (1919—  )江苏宜兴人。1941年重庆中央大学政治系毕业,1942年至1944年在中央大学法科研究所深造。旋即考取中英庚款奖学金,赴英留学,进牛津大学研究英国政治理论。1949年5月回国,在北平外事学校(即北京外国语大学前身)执教。1956年以来,曾多次参加中共党代会、人代会文件及其他重要文献的英译定稿工作。1965年调外交部,从事英文定稿。曾任翻译室副主任、顾问,外交部外语专家,外交学院兼职教授,外交学会理事,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等职。程镇球自1960年起,曾分别参加《毛泽东选集》第1-5卷英文版的定稿及修订定稿工作。1980年后,主持了《周恩来选集》上卷、《刘少奇选集》上卷的英译定稿工作,并参加《邓小平文选》英文版最后阶段的定稿通读, 积累了丰富的翻译经验。撰有《翻译问题探索》、《论汉译英的几个问题》等,译有:《毛主席书信手迹选》(合译)。2001年1月被中国译协表彰为资深翻译家。

    林戊荪 (1928—  )天津人。先后在天津、上海、印度加尔各答等地就读。1946年赴美,50年代初归国参加抗美援朝,曾任中国外文局局长、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周报》副总编辑和负责人,《中国翻译》杂志主编,现为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顾问,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英语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外文局教育培训中心高级顾问。曾翻译和参与翻译出版过《孙子、孙膑兵法》、《南京大屠杀》、《丝绸之路》等多部著作,是我国著名的中译外翻译家之一,在这一领域有很高的造诣。主讲高级汉译英课程。2002年1月被中国译协表彰为奖资深翻译家。

    高莽 (1926—  )笔名乌兰汗。哈尔滨人。1933-1943年,在哈尔滨市上学。1943年在哈尔滨《大北新报》上发表第一篇译文——图格涅夫的散文诗。1945年2月参加哈尔滨市中苏友好协会的工作。1947年翻译苏联作家班达连柯根据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改编的剧本《保尔·柯察金》,曾在全国各大城市上演。1949年调沈阳市东北中苏友好协会,在《东北画报》上发表译作短篇小说《永不掉队》(原作者乌克兰作家冈察尔),曾收入我国中学语文教科书。1954年调(北京)中苏友好协会总会,先后在联络部及《友好报》工作。其间曾多次随中国作家、美术家等赴苏联及东欧国家访问或出席会议。1962年调中国作家协会《世界文学》杂志编辑部,1964年转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曾任《世界文学》杂志主编、编审;中国作协、中国美协会员, 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 中俄友好协会理事。1983年与1987年应苏联作家协会邀请,前往莫斯科出席第六次与第七次苏联文学翻译家国际会议。苏联作家协会因其多年有效地从事文学翻译活动,授予奖状。译作(均译自俄文)有:苏联作家冈察尔短篇小说集,帕斯捷尔纳克三问题自传《人与事》,卡达耶夫《团队之子》,葛利古里斯《粘土与瓷器》,卡哈尔《绣花丝巾》,科涅楚克《翅膀》,[苏]马雅可夫斯基《臭虫》、《澡堂》,[苏]阿菲诺根诺夫《亲骨肉》,格列勃涅夫等《卡尔·马克思青年时代》(电视连续剧);以及普希金、莱蒙托夫、舍甫琴柯、布宁、叶赛宁、阿赫马托娃、马雅可夫斯基、帕斯捷尔纳克、曼德尔施坦姆、特瓦尔多夫斯基、德鲁尼娜、沃兹涅先斯基、叶夫图申科、罗日杰斯特文斯基、卡扎克瓦等诗人的诗作。2004年11月被中国译协表彰为资深翻译家。

部长翻译家——刘习良  (尹承东供稿)
    如果你让我对刘习良同志作个评价的话,我会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部长翻译家。”因为这是多年来他留给我的深刻印象。
    我和习良同志结识较早。那是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我从外交部调到中央编译局参加《毛泽东选集》一、二、三卷的翻译工作,习良同志也从当时的广播电影电视部借调来参加这项工作。记得尽管他那时很年轻,却刚一来就被安排做定稿员,也就是现在的译审了。习良同志很谦虚,执意不肯,坚持要中联部的老同志陈清海先生领衔。可由于大家公认他西班牙文水平高,“为了对《毛选》翻译负责”,众望所归,最后还是请他定稿了。三卷书的翻译工作从1966年末开始到1969年结束整整搞了三年。在这三年的工作中,我深感习良同志的西班牙文的确是出类拔萃,非一般译者所能比,其特点就是三个字:精、深、广。

    1975年中央集中一批人翻译《毛选》第五卷,习良同志自然又是当然人选,而且此次他不仅担当定稿工作,还任西班牙文组组长。在这次历时两年多的工作中,他不仅充分地展示出自己的西班牙文才华,而且他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我在一篇题为《默默奉献四十年》的文章中提到习良同志在翻译《毛选》五卷时的表现时有这么几句话:“……有些同志还宁可抱病工作也不下战场,例如当时任西班牙文组组长的刘习良同志胃病很严重,经常是一手捂着胃部,脸色苍白,一头冷汗地工作……”的确,习良同志不仅是一个聪明的翻译家,而且是一个勤奋敬业的翻译家。而聪明和勤奋敬业也恰恰是他取得成就的关键之所在。《毛选》五卷译完后,中央编译局又承担起了每年一次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政协会议,以及五年一次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的翻译任务。习良同志又多年参加了这项工作,即使在他当了副部长后,还在百忙之中来过几次。也正是在这些国家领导人著作和中央文献的翻译中他锻炼成了我国屈指可数的中译西专家。

    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为拉美“文学爆炸”所震撼,掀起了一股介绍拉美文学热,到90年代中期,差不多这个大陆各国的代表作家都介绍到了。这无疑对我国的外国文学研究和文学创作是一大贡献。这个阶段,也正是习良同志从广播电台台长到广电部副部长的升官的时候。但是,他升官不忘做学问,仍然充当了我们西班牙文界介绍拉美文学的主角之一。我记得还在改革开放前的1975年,我们在一起翻《毛选》时,他就手持《百年孤独》不胜感慨地说:“这种作品如能翻译过来有多好呀!”后来在改革开放后,他果然率先翻译起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包括他的多篇中短篇小说和《百年孤独》的某些章节。后来则更是欲罢不能,接连翻译了《玉米人》、《幽灵之家》、《天谴》、《窝囊废》、《月亮部落》等多部拉美著名长篇小说。至今,习良同志在介绍拉美文学方面仍是笔耕不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是我国在传播拉美文学方面相当有影响的翻译家之一。

    翻译家,绝大多数是要么中译外,要么外译中;中译外、外译中均佳者,亦谓两栖翻译家,甚少。如上所述不难看出,习良同志乃其一。或许这也是他在2004年11月中国翻译协会第五届全国理事会议上当选为中国翻译协会会长的原因之一吧。

目录
草婴
方平
傅惟慈
过家鼎
郝运
   

   草 婴(1923- )原名盛峻峰。浙江镇海人。1938年开始学习俄语,同时参加新文字研究会。1941年起,先后为《时代》杂志、《苏联文艺》杂志及《时代日报》译稿。1945至1951年任时代出版社编译。1952年后为人民文学出版社、新文艺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少年儿童出版社及上海文艺出版社翻译俄国和苏联文艺作品。1960年参加《辞海》编辑工作,任《辞海》编委兼外国文学学科主编。曾任华东师范大学和厦门大学兼职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外国文学委员会委员,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兼外国文学组组长,国际笔会上海中心理事兼翻译委员会主任,上海翻译家协会会长,中国译协副会长等职。主要译作有:〔苏〕巴甫连柯《幸福》,〔苏〕戈尔巴朵夫《顿巴斯》,〔苏〕尼古拉耶娃《拖拉机站站长和总农艺师》,〔苏〕尼林《试用期》,〔苏〕肖洛霍夫《被开垦的处女地》第1部、第2部、《一个人的遭遇》、《顿河故事》,〔苏〕卡泰耶夫《团的儿子》,〔苏〕班台莱耶夫《翘尾巴的火鸡》、《加里宁论文学和艺术》,〔俄〕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俄〕列夫·托尔斯泰《高加索故事》、《安娜·卡列尼娜》(上、下)《复活》、《一个地主的早晨》,〔苏〕肖洛霍夫《新垦地》第1部、第2部,《托尔斯泰中短篇小说选》,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方 平(1921- )原名陆吉平。上海人。1949年前曾先后在南京、厦门等私营银行任职员。自幼爱好诗歌和外国文艺,求学时期打下较好的文学基础,开始在《大公报》、《文汇报》、《文萃》、《民主世纪》、《诗创造》等报刊上发表诗歌,并出版诗集《随风而去》(1948年);同时开始发表译诗。1949年后转调到出版社工作,系上海译文出版社编审,兼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莎士比亚研究》编委。主要译作有:《莎士比亚喜剧五种》:(《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捕风捉影》、《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暴风雨》),莎士比亚《维纳斯与阿董尼》、《亨利第五》、《奥瑟罗》、《李尔王》,〔英〕白朗宁夫人《抒情十四行诗集》,〔意〕卜伽丘《十日谈》(译本,合译),《十日谈》(选本,合译)等。《威尼斯商人》译本曾先后为北京、上海、四川各剧团公演这一著名喜剧时所采用。又曾参加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莎士比亚全集》的校订和增补工作。近年来致力于外国文学研究工作,著有《和莎士比亚交个朋友吧》,收论文17篇,是国内出版的第一本莎剧论文集,《三个从家庭出走的妇女》被评为1979-1989十年间我国八种最优秀比较文学著作之一。

    傅惟慈(1923-)曾用名傅韦。原籍北京,生于哈尔滨。满族。"九·一八"事变后迁回北京。先后在辅仁大学、浙江大学(战时内迁贵州遵义)、北京大学攻读西方语言、文学。1950年在北大毕业,后在清华大学及北京大学从事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工作。50年代从俄语及德语译介了匈牙利、波兰等国当代文学作品,从50年代后期起从事德国文学翻译。"文革"后在北京语言学院教授英国语言及翻译课,主要翻译英国现当代作品。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成立后,任理事。主要译作有:〔德〕罗莎·卢森堡《狱中书简》、《席勒评传》,〔德〕托玛斯·曼《布登勃洛克一家》,〔德〕亨利希·曼《臣仆》,〔德〕毕希纳《丹东之死》,〔德〕克拉拉·蔡特金《蔡特金文学评论集》,〔英〕格雷厄姆·格林《问题的核心》、《寻找一个角色》,〔英〕毛姆《月亮和六便士》等。

    过家鼎 (1931-)笔名佳丁。上海人。1948年读完英语教会学校--上海圣芳济中学,是年考取上海复旦大学英文系,历四载毕业后,即赴朝鲜板门店从事停战谈判的翻译和速记工作。1954年起担任笔译定稿。1958年赴华沙担任中美会谈的翻译和速记,1962年回国后到外交部翻译处任职,其间除参加外交文件的笔译定稿外,曾任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会见外宾的口译,并分别担任由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陈毅、彭真等中央首长率领的党政代表团的翻译,先后出访外国或出席重要的国际会议。1971年被派往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仍负责有关翻译工作。1981年回国后,历任外交部翻译室副主任、主任。1985年起担任外交学院兼职教授,讲授"外交翻译"与"外交实践"。1986年到1989年任中国驻马耳他大使;1989年至1993年3月任中国驻葡萄牙大使,1993年4月起任中葡联合小组中方首席代表(大使)。主要译作有:《巴顿将军》、《基辛格回忆录》、《美国经济概貌》(合译)、索尔兹伯里的《长征》(合译);中译英;《开封》、《成都》、王炳南《中美谈判回忆录》等;撰有若干译学论文(发表于译学刊物上),并主编有《汉英时事外交词典》。

    郝运(1925-)原名连栋,笔名祁蒙、郝运。河北大城人。1946年毕业于昆明中法大学法国文学系。1947年任南京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代课长、干事。1950年在上海、北京参加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改组工作,任秘书,并曾担任工会主席。1953年以后相继任上海平明出版社、上海新文艺出版社编辑。1958-1961年从事专业翻译工作。1961-1979年任上海编译所所员,1970-1978年参加《法汉词典》编写工作,并担任该词典的责任编辑。1979年起在上海译文出版社从事专业翻译工作。1980年参加上海作家协会。1988年参加中国作家协会。1986年参加上海翻译家协会,为该会理事。1982年参加中国全国法国文学学会,为该会顾问。1956年参加中国民主促进会。郝运从50年代起翻译出版了大量法国著名的长篇、中短篇小说,在外国文学翻译事业上作出了贡献。主要译作有:〔法〕卡玛拉《罗萨丽·布鲁斯》,〔法〕都德《小东西》,〔法〕法朗士《诸神渴了》(合译)、《企鹅岛》、《天使的叛变》(合译)、《法朗士小说选》(合译),〔阿尔及利亚〕狭普《大房子》,〔法〕拉斐德《春天的燕子》(合译),〔法〕大仲马《黑郁金香》、《玛戈王后》(合译)、《布拉热洛纳子爵》(合译)、〔法〕司汤达《巴马修道院》、《红与黑》,〔法〕瓦莱斯《起义者》(合译),〔法〕莫泊桑《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选》(合译),〔法〕左拉《左拉中短篇小说选》(合译)。

 
上一篇文章: 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国际翻译标准
下一篇文章: 中国译协代表团赴捷克、德国开展翻译学术交流活动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首  页 | 公司简介 | 翻译范围 | 服务报价 | 翻译流程 | 质量控制 | 成功案例 | 付款方式 | 人才招聘 | 语言培训 | 出国留学 | 联系我们
网站建设互众动力 版权所有 © 2010 唐山市金沃翻译服务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0015700号
地址:唐山市路北区北新西道69号601室 邮编:063000 联系电话:13832812125
   
友情链接: 唐山网站建设 PVC挂板 唐山保温材料 唐山做网站 唐山网络公司 唐山直埋保温管 唐山翻译公司